「本文来源:半岛晨报」
为弘扬社会正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见义勇为行为,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市公安局代市政府起草了《大连市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办法 ( 草案 ) 》(以下简称《办法(草案)》。
为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提高立法质量,《办法(草案)》及起草说明全文发布在大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和大连市司法局网站,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于 2021 年 9 月 25 日前反馈至市司法局行政立法与备案审查处。电子邮箱:dlsfjxzlfc@163.com
大连人在外地见义勇为未获奖励,可"回家"领奖
《办法(草案)》共七章三十三条,主要从见义勇为人员的条件、申报确认和批准程序、奖励、权益保护、经费保障、法律责任等方面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与保护作了规定。
在适用范围方面,《办法(草案)》中确定了三类情形:大连市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适用本办法;大连市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集体的奖励和保护,亦适用本办法;大连市公民在外省、市见义勇为 , 在当地没有受到奖励和保护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五种情形可申报见义勇为行为
在申报范围方面,《办法(草案)》提出,见义勇为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区(市)县公安机关申报确认见义勇为行为:
(一)制止正在实施的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的;
(二)制止正在实施的侵害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的;
(三)协助有关机关追捕、抓获犯罪嫌疑人、罪犯的;
(四)在抢险、救灾、救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
(五)其他符合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行为。
(《办法(草案)》第二条 【名词解释】本办法所称见义勇为人员,是指不负有法定职责、法定义务,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制止正在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在抢险、救灾、救人等活动中事迹突出的行为人。)
申报见义勇为时限最长不超过一年
见义勇为行为,可以由见义勇为行为人及其近亲属申报确认;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行为人所在单位,应当主动及时为行为人申报确认。
公安机关在处理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时发现见义勇为行为的,应当告知见义勇为行为人享有申报的权利。
申报时限为见义勇为行为发生之日起六个月内;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公安机关应当自接到申报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和拟确认工作。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至六十日。
对见义勇为行为设立多档奖励标准
见义勇为人员奖励标准方面,《办法(草案)》提出,市及区(市)县根据见义勇为人员的表现和贡献,给予下列奖励:
(一)区(市)县对见义勇为人员予以嘉奖,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二千元至一万元奖金;
(二)区(市)县按见义勇为积极分子予以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二万元至四万元奖金;
(三)区(市)县按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予以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不低于五万元的奖金。其中死亡或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增发十五万元奖金;
(四)市按见义勇为模范予以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并在区(市)县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不低于十万元的奖金。其中死亡或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再增发三十万元奖金。
《办法(草案)》明确了见义勇为集体奖励标准。其中提出,市及区(市)县根据见义勇为集体的表现和贡献,按见义勇为集体颁发证书。属于区(市)县见义勇为集体的,给予五万元至十万元奖金;属于市见义勇为集体的,给予十万元至二十万元奖金。
《办法(草案)》同时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属的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明确。
半岛晨报、39 度视频记者苏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