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采取“四化”管理模式
提升档案智能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为进一步规范见义勇为人员档案建设和管理,大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本着“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的工作原则,从见义勇为 的基础工作抓起,不断强化见义勇为的档案建设,釆取规范化、 科学化、信息化、精准化的“四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档案管理由简单管理到规范管理,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由手工管理到计算机管理,由粗放服务到精准服务的转变,为新时代见义勇为工作持续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档案规范化管理,健全完善统一管理制度和模式
大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于1993年,至今已走过了27年, 二十多年的岁月沉淀,涌现出了许多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和集体。 截止目前,仅受到表彰奖励和保护的先进个人就有994 Ao随着奖励救助人员不断增多,形成的档案也越来越多。为了将这些不同年份形成的档案簿册进行统一的规范管理,解决档案的分散零乱、不统一,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的问题,基金会决定从规范二字入手,强化档案的规范化建设。一是统一规范管理制度,建立见义勇为人员受理登记造册制度,实行专人负责,把好申报材料审核关,为形成统一规范的档案打好基础。二是统一档案管理模式,参照大连市公安局档案规范化建设要求,统一制式档案标准,实行一人(事)一册,一人一档,一档一号。三是统一规范档案装订顺序和内容,包括目录、申报呈批表、调查取证材料、媒体宣传材料、奖励救助批复、收取人签字等。
二、强化档案科学化管理,提升见义勇为工作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对档案的实体管理,只有强化对档案科学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使用价值,进一步提升工作管理水平。一是强化档案的分类管理,按照奖励、救助、就医、助学、走访慰问等进行分类归档。二是强化档案分区域管理,按照本市不同行政区域和市内市外进行划分,同一区域划分到一个类别,按照不同的编号进行归档。三是强化档案的分等级管理,按照区(县)、市、省等不同层级进行分类管理。通过这种科学管理,不仅查询方便,也托请了各类人员底数,还为高质量服务提供了支撑。
三、强化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应用
档案管理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档案的信息开发应用管理。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实行档案的数字化、电子化管理就成为必然。为了更好强化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基金会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责成见义勇为办公室与大连市天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于2011年共同开发建立了大连市见义勇为档案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包含档案信息录入、信息查询、统计分析、业务管理四大模块。主要功能:一是提供查询服务,根据需求,查询到表奖情况、牺牲伤残情况、抚恤资助情况、走访慰问情况等各个类别信息数据。二是提供统计分析,系统能够自动统计生成各年度信息数据,各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等,为见义勇为工作有效持续开展提供数据支撑。三是提供修改完善,在系统的业务管理模块, 可以进行档案维护、档案添加、走访活动维护、业务修改等,不 断完善电子档案建设,真正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应用。
四、强化档案精准化管理,提升档案应用服务效能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提供服务。强化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强化精准化管理,以便提供高效的精准服务。大连市见义勇为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为实现精准管理提供了强力支撑。根据系统生成的26名见义勇为牺牲个人、51名伤残人员以及其他需要救助人员等,按照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和辽宁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的通知要求,基金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精准服务。一是精准走访。每年春节前夕对见义勇为牺牲人员家属及伤残人员等进行逐一走访,送去关心温暖、慰问信和慰问金二是精准助学。每年秋季开学前,对见义勇为人员家庭有适学人员开展助学活动,按照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学三个层级,每个层级送去不同标准的助学金,使他们都能及时安心上学。三是精准帮扶。对见义勇为人员下岗失业、有重大疾病、生活困难的人员每年开展一至两次精准帮扶活动,力所能及的提供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他们流血不寒心。通过精准服务,2019年以来,共奖励走访救助646人,发放救助资金131.95万元,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2020年8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