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龙,男,汉族,198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辽河油田(盘锦)储气库有限公司职员。
2019年9月7日下午13时,执行完毕任务的于龙于返途中发现了一辆发生事故的大型油罐车,其驾驶室已经被压至半扁。作为国旗护卫队的退休战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于龙冒着油罐车爆炸的风险,透过缝隙爬入驾驶室。发现驾驶员双腿被变形的驾驶室夹住,血流不止。于龙当即用自己的部队急救知识,使用车上的急救箱对其进行简单救助,同时于龙不断安慰驾驶员,不断与其对话使其保持清醒,终于在二十分钟后救护车赶到,于龙默默离开。于龙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人性的光辉,成为我们心中的英雄。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在关键时刻要敢于担当,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2019年9月7日下午13时,车辆服务中心的于龙在完成营口出车任务后,在丹锡高速距离辽河服务区2公里处,发现一辆大型油罐车撞至路面另一侧的隔离带,驾驶室如同被压扁的“易拉罐”,车祸现场一片狼藉。面对突如其来的车祸,身为国旗护卫班战士出身的于龙临危不惧,他立即将车停靠在高速停车带,解下安全带,迅速奔向罐车驾驶室。
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驾驶室的残破程度还是让他感到震惊。于龙凭借着过硬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从翘起的裂缝间挤进破损不堪的罐车驾驶室内。此时,罐车司机因伤势过重,鲜血不断涌出,已经昏死过去。更糟糕的是,司机的双腿被变形的驾驶室牢牢夹住,完全动弹不得。于龙几次尝试将罐车司机抬出驾驶室,但都没能成功。
在驾驶室内,于龙发现了一个红十字急救包,里面装有应急药品。为了给救援争取时间,他利用在部队学到的急救知识为伤者头部包扎止血,让司机侧身倚靠,确保伤者呼吸畅通,并不停地呼唤司机,让伤者保持清醒,帮助他撑到救护车赶到现场。
几分钟后,罐车司机逐渐苏醒过来,用微弱的气息告诉于龙自己爱人的手机号,并拜托他说:“我的电话呢?我不行了,我想要找我媳妇……”他好不容易想起电话号码,于龙赶紧用自己的手机拨通了电话。然而,电话拨通不久,罐车司机仅说了几句话,便因体力不支而停止通话。
在充满血腥气和机油味的驾驶室里,于龙始终守在司机身边,不断与司机交谈,用话语鼓励伤者,给予罐车司机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确保他不会再次昏睡过去。不到20分钟的时间,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司机生命体征平稳,伤者得救了。
在配合救援人员将伤者抬上救护车后,全程精神高度紧张的于龙内心才逐渐平静。正是他冷静及时的现场处理,为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救援人员称赞他:“你的处理措施很有效,多亏了你,罐车司机的命保住了。”在确定不需要自己帮助后,于龙才带着浑身的血迹和疲惫离开现场。
回到盘锦后,于龙没有立即回单位,而是将驾驶的汽车从里到外仔细地清洗干净后才交接车辆。到家时,爱人看到他身上的污渍,又得知事情原委,才知道刚才发生的惊险交通事故。她带着责备和惊恐的语气对于龙说:“如果油罐车爆炸,你让我和孩子怎么活呀?”于龙有些后怕地说:“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想着救人了,咱也不能见死不救啊!”
当同事们关心询问时,于龙没有过多描述救人的过程,而是从这次车辆事故中总结安全经验,并将自己整理出的建议分享给身边的同事,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罐车司机得救后不久,对于龙千恩万谢,感谢他给予自己和家庭的“第二次生命”,并送上“大红包”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但最终还是被于龙婉拒了。事故处理期间,于龙以亲历者的身份,积极配合交通部门、罐车司机家人做好善后工作。从事故发生到善后处理,整个过程于龙都表现出乐于助人、勇敢果断的形象,成为了辽河油田的楷模。
于龙的英勇行为不仅彰显了他人格的高尚,也体现了作为一名前国旗护卫班战士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紧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见义勇为”和“舍己为人”的精神。面对车祸现场的混乱和危险,他展现了出色的应急处理能力、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急救技能,为伤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援时间。他的行为不仅感动了罐车司机的家人,也赢得了同事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于龙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员工,更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英雄。他的事迹将激励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都能勇敢地站出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年3月,辽河油田公司党委授予于龙同志“辽河油田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2024年7月,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于龙同志“辽宁省见义勇为英雄”称号。
|